: 巴蜀文化
21-10-2020

巴蜀文化漫談丨四川茶館的「茶言物語」

    四川人愛喝茶與其悠久的茶文化是分不開的。在秦漢以前,四川一帶已盛行飲茶。據《中國茶葉歷史資料選輯》介紹:神農氏部落最早可能生息在川東和鄂西山區。1200多年前,詩聖杜甫在成都寫下詩歌《進艇》,以瓷壇飲茶,暗示自己從追求顯達仕途轉變成追求淡泊寧靜的田園生活志向,可見茶已成為杜甫重要的精神慰藉。

進艇

唐代:杜甫

南京久客耕南畝,北望傷神坐北窗。

晝引老妻乘小艇,晴看稚子浴清江。

俱飛蛺蝶元相逐,並蒂芙蓉本自雙。

茗飲蔗漿攜所有,瓷罌無謝玉為缸。

    雖然四川產茶多早,但茶商少,商業不發逹,加上「蜀道難」,運往外省不方便,所以,當地茶葉價格低廉,茶館又恰好為辛苦勞作的底層人民提供了休息的好場所,飲茶人便多了起來。此外,四川人愛吃辣椒來解盆地濕熱,可謂是無辣不歡。而吃辣椒、花椒這些過度刺激的食物,就需要茶來消解一下,不然容易燥火。吃火鍋需要啜茶來解膩。因此,茶館就盛行起來。

    既然是喝茶,自有喝茶的習俗。在四川,坐茶館自有坐茶館的「規矩」,巴蜀茶館裡也有自己的「茶言物語」。

吃茶

    進入茶館,茶客坐定就可以「喊茶」了。如是店家、服務員還未來得及時接待茶客,盡可以自聲呼喚。以前一般是喊「來X碗XX茶」,現在則大多喊「來X杯XX茶」。

    茶葉叫做「葉子」,茶碗(杯)中茶葉多稱作「飽」,反之則為「嗇」。現在高檔茶房一般都有點「嗇」,一杯茶的行業「標準」大概只放3克茶葉,反而是低端的還茶鋪大方些,你可以要求茶館老闆多添點「葉子」。

    飲茶叫作「吃茶」或「喝茶」,老人們習慣用前語,今人喜歡用後語。開水第一次衝進茶碗時叫「發葉子」,再次向茶碗內沖水則叫「摻茶」。第一次沖茶多有呼喚「發葉子」,這實際上是提醒麼師(跑堂摻水的服務人員),開水要鮮,滾燙些。

一道二道

    「一道」(「一開」)、「二道」(「二開」)是吃茶之常用語。「道」是指開水沖泡茶葉的次數;「開」即指摻水時揭開茶蓋。這兩個詞通用。如「才喝一道(一開)」,即才摻水一次,一般是指時間較短,剛剛落坐飲茶。品茶之人最忌別人來喝其二道茶。因此時碗中茶湯的色、香、味正佳,故有「頭道水,二道茶」之說。

茶母子

    飲茶過程中,每道茶至多只能飲一半,茶碗中所剩之茶水稱為「茶母子」。如是喝得太猛,在旁人看來是不雅。如說某人「連茶母子都喝了」,就是數落此人「牛飲」。

蓋碗茶

    老四川以前都用「蓋碗茶」具,關於「蓋碗茶」其蓋、碗、船的擺放也是有含義的。比如,茶蓋如是仰放在座椅上,表示短暫離開,用茶蓋來「佔位子」;茶蓋仰放在茶桌上,而人不在,服務員明白是客人已離店,可以收拾茶具了;服務員摻水時,茶客不揭蓋表示不用續水,反之則是要加開水。

喊茶錢

    以前,茶館中還常有「喊茶錢」的客套習俗,即某人走進茶館時,熟人便喊「茶錢我這裡付了」。喊茶錢的人越多,來人的面子就越大。如今喝茶遇到熟人朋友,有的是為鄰桌三朋四友「喊茶錢」,有的則是靜悄悄地把單「埋」了。